4名测绘队员参加第34次南极科考,中国第五个科考站建设正式开启
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官网消息,确定了4名测绘队员参加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,他们分别是:
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
3人(朱李忠、徐山、叶成明)
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
1人(袁乐先)
按照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总体计划安排,朱李忠、袁乐先和叶成明将于11月8日随雪龙船从上海出发,分别前往南极罗斯海新站和中山站。徐山将于12月由国内乘坐飞机前往南极长城站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0501vvjk7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北京时间2017年11月8日,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奔赴南极。
考察队将乘坐“雪龙”号从上海出发,途经新西兰、罗斯海到达中山站,随后进行普利兹湾、戴维斯海和罗斯海的科考作业。此次考察总航程约3.6万海里,预计2018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。
△“雪龙”号破冰船
本次考察将充分利用船基、冰基、海基、陆基、空基、站基等平台,通过“陆地-海洋-大气-冰架-生物”多学科联合观测,开展罗斯海西岸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的前期工作。
同时,还将开展国家南极监测网建设、海洋环境保护调查、站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;以及常规地球物理调查、阿蒙森海海洋环境等调查工作。
由于我国第五个科考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任务重,“雪龙”号抵达南极以后,第一站就将直奔罗斯海新建站的选址地。
此次南极科考将通过航空和航海两种方式进入南极,
我国南极考察固定翼飞机“雪鹰601”将首次大规模承担中山站人员进出南极的运输任务,同时继续开展南极内陆飞行和航空遥感项目调查。
△雪鹰601固定翼飞机
预计5年后,我国将建成一座“功能完整、设备先进、低碳环保、安全可靠、国际领先、人文创新”的现代化考察站。
我国在南极已有四个考察站,为何还要建第五个?
“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在恩科斯堡岛南区启动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,这是继长城站、中山站、昆仑站、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5个南极考察站,也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。”
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、首席科学家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说。
新站建设着眼于加强南极环境监测与保护,建设极地考察业务化体系,提升国际极地治理能力,是我国极地考察的重大战略性举措,也是“雪龙探极”重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在南极已有4个考察站的背景下,建设新的考察站,意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南极考察站网,拓展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范围,填补我国南极重点区域空白,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作用。
据了解,新建考察站的功能,将具备在本区域开展地质、气象、陨石、海洋、生物、大气、冰川、地震、地磁、遥感、空间物理等科学调查的保障条件;
新考察站还将具备考察项目运行、指挥、紧急救援等功能,满足度夏、越冬的管理、科考、后勤支撑人员的长期生活工作医疗的需求,具备数据传送,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。
同时,具备供电、供水、供暖、交通功能,保障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业的功能,以及配有人员应急避难设施。
恩科斯堡岛气候环境恶劣,新站为何选择于此?
我国在南极现有的长城站、中山站、昆仑站和泰山站,分别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、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和南极冰盖。
第5个考察站所在的罗斯海区域,是南极大陆所有边缘里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,其中恩科斯堡岛环境条件恶劣。
就地理环境而言,恩科斯堡岛地势西高东低,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梁,东侧为平地和丘陵地,有3个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。
建站区北侧的海岸上,有一个带状约1公里长的阿德利企鹅聚居地。
新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,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,面向太平洋扇区,是南极地区岩石圈、冰冻圈、生物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,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。
就科考价值而言,这里是南大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,仍然保持着自然演替状态,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影响与反馈的理想场所。
此外,这个区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潜力密切相关。
本次科考将开建哪些新站?
杨惠根说,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在新站建设方面,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:
一:精密地形测量、工程地质勘察,以及站区周边水域水下地形勘测;
二:建设临时码头,运输工程机械装备和设备上岛;
三:开展工作、生活、居住以及发电、仓库等工程建设临时建筑和设施建设;
四:着眼于站区周边环境和动物保护,还将开展周边企鹅栖居区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监测,进行鸟类监测和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。
新站对南极科考意义?
专家介绍,就我国已有的南极考察站而言,在西南极,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,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;
在东南极,中山站区域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、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,也是开展高空物理、地质学、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;
地处南极冰盖地区的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—昆仑站和泰山站,则汇聚了冰芯科学、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。
综合整理:
央视网 新华社 中国测绘网 国家测绘地信局
中国测绘网 新媒体中心
编辑 / 测小会
审核 / 测小巴、测小萌
欢迎 围观 / 分享 / 点赞
投稿邮箱:cehui8@qq.com